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6篇
  免费   660篇
  国内免费   440篇
测绘学   799篇
大气科学   239篇
地球物理   391篇
地质学   1604篇
海洋学   290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334篇
自然地理   4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Weather radar systems provide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spatial rainfall patterns known t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runoff generation processes.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present 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exploit spatial rainfall information of air mass thunderstorms and link it with a watershed hydrological model. Observed radar data are decomposed into sets of rain cells conceptualized as circular Gaussian elements and the associated rain cell parameters, namely, location, maximal intensity and decay factor, are input into a hydrological model. Rain cells were retrieved from radar data for several thunderstorms over southern Arizona.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ulting rain fields were evaluated using data from a dense rain gauge network. For an extreme case study in a semi-arid watershed, rain cells were derived and fed as input into a hydrological model to compute runoff response. A major factor in this event was found to be a single intense rain cell (out of the five cells decomposed from the storm). The path of this cell near watershed tributaries and toward the outlet enhanced generation of high flow. Furthermore, sensitivity analysis to cell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d that peak discharge could be a factor of two higher if the cell was initiated just a few kilometers aside.  相似文献   
992.
城市勘测单位拥有所在城市丰富的地理数据和信息等核心资源,大多都拥有一支很有战斗力的勘测人才队伍。由于传统勘测业务日趋饱和,因此需要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围绕核心资源,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采用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并建立自身的核心技术,从而最终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3.
应用Moya方法反演浙江地区震源参数和台站场地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浙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发生在浙江省及其附近海域的中小地震的波形资料,采用Moya方法[1],反演浙江地区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994.
化工矿产地质队伍组建以来,科技工作曾获得一些成果,取得一定效益。随着地质勘查队伍企业化进程的加快,地质科技工作也出现一定的问题。现化工地质科技创新应着重做好:重点化工矿产资源成矿区带研究;重点矿种成矿理论及找矿方法的创新研究;老矿山、资源危机矿山外围及深部地质找矿工作、地质勘查技术方法研究;低品位、难利用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加快地质工作信息化进程、开展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化工矿产资源战略研究等工作。当前化工地质勘查队伍应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发挥优势,建设、壮大化工地质科技工作队伍,做好相关的工作,使化工地质科技创新发挥深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在超深地热井施工中,深部的煤系地层是事故的多发层段。利用高压喷射快速钻井技术和适合的聚合物泥浆体系,顺利的钻过埋深超过2 000多m和3 000多m的煤系地层,防止了事故的发生,提高了钻进效率。  相似文献   
996.
冲击压实技术在处治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基于冲击压实技术在某高速公路工程中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应用实践,通过土工试验和现场沉降观测试验,对冲击压实前后地基土的湿陷性、干密度、孔隙比、压缩模量及路基的沉降变形随土层深度、碾压遍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冲击压实能使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得到很大改善,路基的整体强度得到均匀提高,使得地基产生很大的沉降,是传统压实机械所达不到的。因此,冲击压实技术在处治湿陷性黄土地基中是有效的和实用的,而且生产效率高,有很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软弱破碎围岩双连拱隧道安全施工与监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针对软弱破碎Ⅱ类围岩双连拱隧道采用三导洞施工方法的特点,阐述了其安全施工技术要点,实际施工中,就其监测内容及监测结果进行了实时分析,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了依据,长期监控量测结果表明,该隧道结构是安全的,达到了围岩与支护结构体系安全与稳定的要求,所采用的安全施工措施以及信息化施工方法对类似工程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孙红军 《古地理学报》2006,8(3):419-426
古地理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特征的地质科学,其研究目标是海洋和陆地的变迁历史及其内部古地理单元的分布和特征。中国的古地理学研究是多来源的和多分支学科的,主要来源于地层学、大地构造学、古生物学、沉积岩石学、第四纪地质学等,相应地产生了多个古地理学分支学科。不同分支学科形成多种类型的古地理图,它们是古地理学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现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古地理学研究提供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手段。多种多样的信息采集和管理方法可以建立不同时期的古地理学综合数据库;空间数据模型为组织多来源和多尺度的古地理信息提供框架;三维数据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古地理环境重建营造了必要条件;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使古地理学研究成果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古地理学研究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能使研究手段和水平得以提升,还能更好地为地质历史时期中沉积矿产勘查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9.
信息化施工是岩土工程发展的方向,发展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技术可以更好地为设计和施工服务。介绍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中运用监测技术的重要性,列出了监测项目和方法,并结合某大型建筑的基坑工程实例简述信息化施工在深基坑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以实例分析阐述监测工作在信息化施工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现行的监测技术。信息化施工中监测技术与施工质量和安全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SHPB实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霍普金森压杆(SHPB)实验技术作为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的有效手段,广泛地应用于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本文系统地综述了SHPB实验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具体包括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装置及数据处理方法的改进;提出了直接法和数据解耦的方法处理应力不均匀问题、使用软介质的方法处理大直径杆的弥散效应问题、用数学计算的方法处理试件端面摩擦效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